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

[GFW BLOG] 袁伟时谈袁腾飞

来源:新启蒙社

今日推出袁伟时的《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》。袁老师是中国近代史专家,年近八旬,仍以启发民智为己任,他认为:"中国近代史存在很多被人扭曲的问题,错误的历史教科书误导广大青年,后患无穷。"2006年 的"《冰点》事件"名动一时,是对中国历史教育现状的深刻批评。我们这代人因受传统历史教育之累和现实生存压力之迫,往往中存在对历史学习的两个重要误 区,一是"无用论",二是因爱国而忽视了"多元宽容"和"理性思维"。这正是新启蒙运动要重点传播解释的,本社以此文作为《新启蒙历史》专栏第一篇转载, 就是给朋友们提供一个学习历史的理由。当然学习历史不是记年代,而是引发思考,提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用于现实和未来。

《新 启蒙历史》专栏不是历史学术研究专栏,而是通过历史来解读现在,借鉴历史而创造未来。我们选的文章也重在思想性和实用性,而不在权威性,语言要通俗,对不 同观点,本社保持中立。《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》这标题可以说概括了非历史专业人员学习历史的最重要动机。文中也提到了名震江湖的"袁腾飞事件",供 大家参考。

请阅读。

袁伟时: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

理财一周报:历史学是一门纯粹客观的科学吗?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解读历史?

袁伟时: 历史要完全恢复其本来面目,是不可能的,但将历史的基本真实情况揭示出来是应该的,也是可以做到的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因为每个人的学养、立场以及观察问 题的方法不同,对历史事实的揭露和解读也会有不同;包括对史料的取舍,为什么用这个史料,不用那个史料?这些都受主观状态的影响很深。因此,对历史的解 读,历来就是多元的。学术问题,对历史解读的问题,让大家自由讨论就好。在不断的自由讨论中,就会接近历史真实。这个过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。

有 人认为自己讲的就是真理,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就是异端邪说,应该禁止。这是非常错误的。他们根本不懂学术是什么,历史学是什么。这些人往往以马克思主义的代 表自命,但马克思本身就坚决主张学术自由、思想自由。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大教训就是苏联的垮台。苏联为什么会垮台呢?原因自然很多,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苏共中央力图垄断真理。这是一种很可笑的心态,结果导致它的错误得不到纠正。如果今天我们不汲取教训,还用这样的心态看待历史,那就太糟糕了。

理财一周报:过去我们解读历史,多是用一种阶级斗争、矛盾分析的方法,论证历史的必然性;而今天一些包括袁腾飞在内的民间历史学者,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历史细节,关注历史的偶然性。这是否是一种进步?

袁伟时: "史无定法",每个人解读历史的方法都会有不同,笼统地讲哪一个好,哪一个不好,我想是不可取的。学习历史的一个根本方法,就是自由讨论。可取的办法是, 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材料摆出来,推荐给学生或自己的读者,让他们自由讨论,从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,同时学习一种宽容的态度:既尊重别人,又尊重自己的独 立思考。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多数公民养成冷静、客观地看待各种事物的习惯。这是公民成长的基本途径,同时也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。

这个道理正是温家宝总理讲的"独立思考、自由表达。"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培养平和的心态、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,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安定。不要搞得杀气腾腾,到处都是斗争、阴谋,到处都是阶级敌人,人人自危。这是多年来阶级斗争多疑症的遗毒。

理财一周报:袁腾飞讲的历史,既鲜活又不乏深刻,很受中学生的欢迎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,是历史教科书的刻板、无趣,您觉得在中学历史教育方面,应如何改进?

袁伟时: 我没有听过袁腾飞讲课,也没有看过他的书,更与他没有交往,很难具体评论。但一般而论,现在一方面是无可奈何,学生要高考,你不能不按照设置好的条条框框 填答案。但另一方面,教师、学生对教科书上的观点,已经不是那么信服。教育部门采取鸵鸟政策是不行的,正确是办法是修改教科书,教科书的编写也要实行自由 竞争。

最 重要的是要改革人文学科、社会科学的学习方法。最基本的方法是自由讨论,将各种各样的材料、各种各样的观点,都提供给学生,让他们自己阅读,然后组织他们 深入讨论。这在国外根本就是最通常的方法。我们不是说要提倡"启发式"、反对"填鸭式"的教学吗?不让别人讨论,没有观点的碰撞,怎么可能实现"启发式" 教学呢?

理财一周报:对袁腾飞的教学方法和内容,一些人激烈反对,京城某报社社长,更给袁腾飞扣上了"历史虚无主义"的帽子。对此您怎么看?

袁伟时: 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言论自由。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,让更多的人"大开眼界"��哦,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,抱着这样的观点��我想也是有好处的。他们也 是"教员",至于是不是"反面教员",要让历史去评价,我们就不好说了。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观点"一贯正确",但在别人眼中是不是这样呢?这是个疑问。中国 这么多人,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看呢?况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,要想在学术领域"一统天下",不是那么容易。

另一方面,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,维护自己的"表达权"。嘴巴一要吃饭,二要说话,三是长大后要接吻。三权必备,禁止任何一项都违反天性,绝对不可接受。

我拜读过这位社长的这篇大作。给我留下的印象有几点:

1.蛮。有结论,没有可靠的经得起反驳的论据。完全是三十年前的文风,与习近平最近提出的反对讲空话、套话背道而驰。内容不但是说过不知多少遍的旧话,而且棍子横飞,神憎鬼厌。

2.懒。 这位社长可能忙于请客吃饭,没有读书习惯,对多年来中国史学的进展毫无所知。我想,假如他认真读读茅海建、沈志华、高华、杨奎松等优秀史学家的著作,就不 会说出那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话来了。他连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也否认。国家档案局就在北京,这些数字都是根据档案算出来的。您不同意,坐上小车或派人去核对一 下,不就真相大白了吗?

3.没有责任心。从文章看,此公没有认真思考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挫折或大失败的教训,也没有记取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的教训。作为共产党的宣传干部,对这些历史灾难视而不见是失职。"仅这个世纪(20世纪),俄罗斯由于战争、饥饿和镇压就死亡了6000多万人"(雅科夫列夫:《一杯苦酒》新华出版社1999年北京版第10页)这是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宣部长说的确凿无疑的话。血泪斑斑的记录难道不应该转化为永志不忘的历史智慧?探讨中国未能避免的类似错误究竟犯了哪家王法?

理财一周报:这次我们也看到,在网上和媒体的评论中,支持袁腾飞的人也非常多。这是否说明,随着时代的进步,国人对待历史,对待不同的观点,也变得越来越理性、越来越宽容了?

袁伟时: 从改革开放算起,中国打开国门已经整整三十年了,外面的各种观点,通过各种途径,已经传到了国内。另外大陆知识界、学术界多数人也是有学术良知的,他们研 究得出的各种与过去不同的结论,也纷纷面世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大众关心的一些问题,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观点,是很正常的现象,确实体现了历史的进步。

现 在应该回到一个基本状态或正常状态:承认在思想文化领域,特别是在学术领域,是没有国王的。哪一个人要是试图在这里做国王,一言九鼎,人们只会嗤之于鼻, 愿意匍匐在他脚下三呼万岁的,恐怕很难找到。在民间,这个状态逐渐成为生活的常规。只是有少数人老眼光看不惯这些变化,风浪就起来了。(记者/陈才)

原载上海《理财一周刊》2010531日星期一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yuanweishi




--
Posted By GFW BLOG 功夫网 to GFW BLOG at 6/12/2010 10:36:00 PM

--
1、请点击www.chinagfw.org访问我们,订阅地址:http://feeds2.feedburner.com/chinagfwblog。2、翻墙利器"赛风"(Psiphon)代理新网址:http://fanqiangyakexi.net。3、本站热烈欢迎各位朋友投稿或推荐文章,请发邮件至chinagfwblog[at]gmail.com。
停止订阅,请发邮件到
gfw-blog+unsubscribe@googlegroups.com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