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互联网:大变革时代的文化形态 (一)
杨国斌
载《今天》2010年春节号(总第88期),页34-46
本期《今天》以互联网为主题,探讨网络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,具有特殊意义。《今天》创刊的理念、它的早期编辑和制作过程、以及它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环境,与后来的互联网文化多有契合之处。《今天》诞生于1978年和79年之交的北京。那时,文革结束,改革伊始。就在那个大变革的关头,一场如今已经被人淡忘的“民主墙”运动从北京发源。人们利用大字报、传单和民办刊物的形式,表达对于文化、社会、政治、经济诸领域的改革的激情、愿望和目标。《今天》是那时期出现的最有影响的民刊之一。
那时所谓民办刊物,是自编自印的非正式出刊物。在发行上,这些民刊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有的直接贴到西单民/主墙上或在街头兜售,有的可以通过邮局向编辑部征订。稿源则大多来自编辑部人员及小范围的圈内人士,刊物发行几期有了名声之后,也间有读者投稿。
大 多数民刊的内容,如《探索》和《四五论坛》,以政论为主。《今天》独树一帜,刊登文学作品。后来产生广泛影响的朦胧诗派的作者,均有作品见于《今天》。 《今天》编辑的办刊理念,抛弃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正统意识形态,主张对人性和自我的表达,并且大胆地批评“老一代作家”已经“落伍”,以新生代的姿态,自觉 地 承担起“反映新时代精神的艰巨任务。” [1]
《今天》这种自创、自编,自我表达的特点,其实也是互联网文化的主要特征。BBS论 坛发帖、博客写作、网刊的编发等等,其特点也是自创、自编、自我表达。就连《今天》对老一代的率真的挑战,也与网络写手对传统纸媒作家的挑战在精神上有相 通之处。不同者是媒介的文化形态。《今天》等民刊的出版、印刷与发行,依赖纸媒,油印的刊物还要手刻蜡纸,再付诸印刷。不论在印数上还是发行量上,民刊均 受载体特点的限制。互联网突破了这些限制,因此出现了传播范围广、速度快的BBS、博客以及最新的微博客等网络写作方式。
在现代社会,每个时代都有多种媒介文化形态。哪一种能够成为具有时代性的媒介形态,要看它是否能够表达那个时代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最普遍的诉求。英国文化理论家威廉姆斯(Raymond Williams)曾对电视文化的出现做过精辟分析。他认为电视绝不仅仅是新技术,而是新的文化形态。当一种传播技术被使用者赋予特定的意图,并被用来发挥特定的功能的时候,它就成为一种反映特定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文化形态。威廉姆斯认为电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,是“流动的私有性,” 因为电视把富有流动性的现代社会带入了家庭的私有空间。他认为电视的这个特点,恰到好处地反映了现代城市化工业文明的生存状况,即生存状态的流动性与家庭生活的结合。因此电视的出现,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。
民主墙时期的民刊,表达了文革末期和改革初期人们呼唤启蒙、强国、和法制建设的民声,开启80年代新启蒙文化运动的先河。那时期民刊的生存境遇,本身就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状况。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满怀担忧,体制转型初期的身份的尴尬,以及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运与命运的决心 –- 这 些特点既是民刊所表达的内容,也是它们自身境遇的写照。因此可以说,民刊是那时期具有时代性的媒介文化形态。九十年代以来,中国社会再次经历历史性变革。 九十年代初期落户中国大陆的互联网,不仅伴随着、见证着,而且直接影响着这场变革。互联网无疑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具时代性的媒介技术形态。如果说《今天》等 民刊表达了改革初期人们对启蒙的呼唤,那么互联网表达了什么样的时代诉求?
“变”与“被”:时代的关键词
2009年底,《环球时报》和环球网举办了一个叫做“给中国10年定调,一个字定义中国21世纪第一个10年”的活动。该活动列出30个字,由专家和网民投票,最后选出“变”与“被”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社会的关键词。“变”,说明中国社会巨变的特点, 其实这不仅是10年关键词,更是30年 改革的关键词。“被”,表示非自愿的行为。为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,校方在未就业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,虚报为就业,网民戏称为“被就业”。安徽一位举报当 地腐败官员的公民李国福,被当地检察院拘捕入狱,却在见自己的律师前,死于狱中。警方通知家属,说死者系“自缢身亡”。网民质疑该案为“被自杀” (即把他杀说成是自杀)。“被”字,表达了大变革时代,小人物的无奈与无助。也表达了公民对权力与金钱支配的社会的愤慨。
“变”与“被”的社会条件,导致两种社会心理状态。“变”的速度之快,幅度之深广,导致社会心理的失衡,产生焦虑、失落、迷茫的情绪。不论贫富地位的高低,教育程度怎样,人们很难逃避这种情绪的纠缠。于丹演绎《论语》之所以受欢迎,主要原因是她借题发挥,为焦灼不安的人们提供了心灵鸡汤。比如她有一篇在网上传播很广的演讲稿,题目是“于丹<论语>心得的激荡与感悟》讲座之《寻找心灵的愿望》”。其中有这样一段话,谈的正是当代社会人们的失落与迷茫:
我们工作的时候要面对老板、面对同事、面对手中的职业。回家以后要面对亲人,不能让他们为我们担忧。我们每一天在这个世界上,太多的表情是为了他人,而内 心的愿望究竟是什么?其实我想这个故事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生命中的一个寓言。它其实是表现了我们内心的一种深深的困惑。我们还知道内心的声音终究是什么吗?[2]
由“变”而生的迷茫与失落,使人们对归属感产生迫切渴望,也因此而期待表达。换一个例子说,人们对有坚定信仰者的感佩,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失落感。电视剧《潜伏》之所以如此风靡,与剧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执着的信念,有很大关系。 所以网上有评论说,“《潜伏》让人找到了信仰。”
因 “变”而产生的失落与迷茫,可以转化为孤独与自卑,也可转化为对社会承认与尊重的向往,进而促使人们更积极地追求集体行动。网络行为中,从小的方面看,回 帖、坐沙发、相互链接等具有仪式化的行为,均可看作是网上互动中互相表达尊重与承认的社会行为。这类行为是网络文化的微观元素。BBS和博客能够流行,离不开这些细微的行为。BBS上的热帖,正是靠这样的互动行为得以传播。
因“被”而生的无奈,容易转化为怨恨和愤怒,刺激人们发出激烈的抗争声音。这类抗争行为,也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共鸣。近年诸多与维权有关的网络事件,如“孙志刚案”、“黑煤窑事件” 、“重庆钉子户事件”、“杨佳事件”、“邓玉娇事件”等等,均体现了人们在无助的“被”的状态下的所采取的激烈的表达方式。
网络表达的内容与形式
在人们渴望表达的时代,什么媒介能够提供最佳的表达工具,它就是最有时代性的媒介技术形态。从收视率和发行量看,
电视和报纸依然具有其它媒体难以比拟的影响力。但这些主流媒介,没有为公民的个人表达提供很多空间。互联网的出现,
则改变了公民表达的技术条件。这一点,在90年代末,互联网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,就已露端倪。早期网民热衷于建个人主页
和BBS论坛,除了对新技术本身的好奇感以外,也表现了他们发现新的交流空间的喜悦。那时期新浪网开过一个介绍全国各地网吧的
栏目,收集了近百篇网友撰写的各地网吧印象的文章。那些文章的字里行间,流露着对网络表达的喜悦与期待。其中一篇描述
镇江网吧印象的文章,作于1998年12月,有这样一段赞美互联网的文字:
室内电脑三五部,36K猫拨号入网,与一般拨号上网速度内容没有区别,10元/小时收费,无饮料配售,从早10点服务到午夜,
给人感觉良好。对书虫兼网虫者来说,绝对是最温馨的一个去处。你想,既可以在虚拟的网上漫游,与天南海北的网虫们开侃,
又可以回到现实与同处一室爱好相同的书虫们切磋,一个场所,两种享受,除了自家暖巢,到哪里寻找这么惬意的所在?
从网络中下来,带一两本书回去,实在美哉悠哉。
[3]
经过15年 的发展,中国互联网上的表达呈现出显著的特点,构成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。探讨互联网文化的特点,一方面,我们可以观察中国网民关于网络空间的“社会想象 ”。另一方面,可以观察网络表达的实践。关于互联网的社会想象,从网民用以描述互联网的意象中,可见一斑。在过去十多年,中国网民描述互联网的意象,最重 要的有三个,即广场意象、家的意象、和江湖意象。广场意象表现对网络表达的自由的向往。家的意象,形容网络社区的归属意意识。这两个意象在早期互联网话语 中尤为突出,至今仍然常见。江湖意象的流行,则是近几年的事,反映了近年网络文化的变化。 [4]2006年,新浪网为10年 庆典,开辟了庆典网页,谓之“十年江湖”。在武侠小说的文化传统中,江湖是正义与邪恶的比武场。江湖英雄,浪迹天涯,主持正义和公道。把网络比作江湖,一 则表达了网络文化从单纯的理想化的广场和家园向更为错综复杂、甚至善恶并存的境况的转变,同时也表示出网民在这样复杂的空间里,追求正义的向往。近年频繁 发生的网络维权事件(如邓玉娇案),正体现了网民这种侠义的诉求。网民把邓玉娇,比作勇敢自卫的女侠,反映了人们对行侠仗义的侠客精神的向往。
关于网络表达的实践,可以从内容与形式、过程及结果三方面予以考察。在内容与形式上,网络表达具有多样性,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。多样性的内容又可归结 为两大类,一类属于有具体目标和利益的表达,如网络维权和网络反腐。另一种没有明显和具体的利益诉求,侧重情感和观念的表达与交流,如博客和BBS论坛上的自我倾诉和互动。大量关于文化和价值观的网络讨论,如“木子美”事件和由博客作者“地瓜猪”的博文所引发的有关单身母亲的争论等等,也可归入此类。下文要谈到的贾君鹏事件,属于此类。
在表达形式上,网络文化同样具有多样性。有的温尔温雅,有的嬉笑怒骂。但是网络文化最突出的风格特征,应该是戏谑和调侃。相对“正统”文化而言,网络文化充 满对权力与权威的嘲讽与不恭。胡戈恶搞陈凯歌导演的电影《无极》的网络视频短片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,是这方面的代表作。受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的 影响,即使对严肃的题材,网络文化制品也常以调侃的语气,戏而言之。至于普通的网络发帖和博客写作,更是轻松自在,充满游戏意识。
--
Posted By GFW BLOG 功夫网 to GFW BLOG at 6/07/2010 04:44:00 PM --
1、请点击www.chinagfw.org访问我们,订阅地址:http://feeds2.feedburner.com/chinagfwblog。2、翻墙利器"赛风"(Psiphon)代理新网址:http://fanqiangyakexi.net。3、本站热烈欢迎各位朋友投稿或推荐文章,请发邮件至chinagfwblog[at]gmail.com。
停止订阅,请发邮件到
gfw-blog+unsubscribe@googlegroups.com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