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7日星期一

[GFW BLOG] 中国互联网:大变革时代的文化形态 (二) 杨国斌

作者:杨国斌  来源:今天  转自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21dc4fa0100hqv3.html

中国互联网:大变革时代的文化形态 (二)

杨国斌

载《今天》2010年春节号(总第88期),页34-46

(上接第一部分)

网络表达的事件化与符号生产

网络表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影响,是创造了新型的语言与思想。与网络文化相关的语汇,如今已经渗入主流媒体和日常生活,比如常见的词汇PK,顶,等等,均发源自网络。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新生代,更是得心应手地运用着新式的语言文字。2007年夏秋,我曾托一位在北京的研究生,帮我找些网友,请他们随意写写自己上网的经历和体验,我称之为网络自传。最后收到的20余篇自传中,有一篇的作者是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兼网络游戏爱好者。她在自传中使用的语言,明显带有网络写作的潇洒与自在。其中有这样一段:

 

两年前的今天,在妹妹兔子的个人贴吧里邂逅了花的小孩,那位一直在幽吧活跃的灌水女王,我们很合得来,于是,我,兔子还有花花便开始了幽吧灌水生涯,她俩也相继申请了和我ID对应的观之马甲,不久之后我们三人便有了幽吧灌水三人组的称号,和一些幽吧喜好灌水的朋友们大肆灌水,让幽吧的管理人员摇头连连。之后相继有幽吧和E17吧的朋友申请观之马甲,05年底,花花申请建立观水吧,观水组正式成立,幽吧灌水组开始逐渐转移阵地到观水吧,之后,在花花的宣传和推广下,观水吧逐渐成名,吸引了轩辕剑吧,武林群侠传吧等国产游戏贴吧的成员加入,观水逐渐成为了一个大家庭,大家和睦相处,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 段文章夹杂了很多网络用语,对于不常读网文者来说,颇为晦涩。但这种语言风格,却又十分新鲜,似乎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某种特别的情绪。这是一种混迹于网络游 戏社区的其乐融融的归属感。而这情绪本身也新鲜动人,它近似于混迹于友朋之中的那种感觉,又因其依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有所不同。对某些读者来说,这种感 觉或许很朦胧甚至远离现实世界。但对于它的作者,这却是既真实又不乏想象的空间。这种新型的网络语言,已经渗入日常生活,是网络表达对社会文化的最根本的 影响。但这种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变化,因其发生的过程犹如细雨之润物无声,往往并不为人注意。最引人注目的,是近些年各类轰动四方的网络事件,如孙志刚事件、黑砖窑事件、华南虎事件、躲猫猫事件,范跑跑事件,以及下文要谈的贾君鹏事件,等等。

 网络事件是网络表达舞台上的重头戏,也是当代中国网络公民运动的核心力量。这类事件一般发生在有影响的BBS论坛或网上社区。网民参与的主要方式, 是口头抗议与表达。最常见的形式是主贴后,大量跟贴,对主贴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回应。有些案例同时伴有网上签名、联络官方媒体曝光、甚至黑客攻击等行为。网民的参与,自发性胜于组织性。

 网络事件常常由论坛的一两个帖子引起,但要形成事件,则有一个事件化的过程。为什么日常的网上互动,能够形成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?网络表达何以出现事件化的 特点?笔者曾经提出,“触及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、给人以道德震撼、引起共鸣、唤起同期与良知的帖子,容易演变成网络事件。” [5] 也 就是说,网络言论越是具时代性,就越有可能成为网络事件。网络的事件化是时代表达的具体表现。当然,网络事件也反映了中国大陆网络文化的其它一些特点,如 网络恶搞、网络推手、网站赚点击的商业策略等。但从宏观角度看,网络事件的频繁发生,直接反映了大变革的时代特征。因此贫富分化、贪污腐败、环境破坏、文 化价值观的变化等等问题,才都在网络事件中有直接反映。

 网络事件的作用有多种。这里暂且抛开人们津津乐道的政治影响不谈,强调一下网络事件的文化作用。其实,网络事件的文化作用恐怕要胜于政治作用,而最重要的文化作用就是文化符号的生产。

 九十年代以来的公共文化,不管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国际上,都是日趋符号化的文化。符号影响文化、思想、和情感。甚至可以说,谁拥有制造符号的“生产力”,谁 就能够对社会产生支配性的力量。在当代文化领域,媒介是最大的符号制造工厂。主流电视、报纸和电影,虽然影响力巨大,但他们制作是符合道统的文化符号。而 且因为道统所具备的根深蒂固的保守性,主流传媒的文化制作缺少创新机制,难以自我突破。互联网文化与主流媒体相衔接,同时又因为互联网的草根性,而游移于 主流之外,甚至有意识地挑战主流。这样,网络文化制造出来的文化符号,就带有一定的离经叛道的意味。从那些带有抗议性质的网络事件衍生出来的文化符号,更 是如此。例如因为有了2007年 的华南虎事件,周正龙这个生活在陕西的普通乡下人的名字,才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含义。如今人们提到周正龙这个名字,想到的不仅仅是两年前网民们为了弄清华南 虎照的真假,而开展的一场轰轰烈烈的“打虎”行动。更重要的是,因为这一事件,人们好像从此对各种事情的真相变得异常敏感和认真起来。汶川大地震后,艾未 未等以普通公民的身份,发动志愿者,调查并公布地震中遇难学生名单,并向震区政府提出信息公开申请,要求政府发布赈 灾政策和灾情核查、捐款物资使用和灾区恢复重建等信息,就表明中国公民对“真相”的执着。这其中折射着周正龙这个文化符号的影子。反过来也可以说,即使没 有周正龙事件,也会有马正龙,张正龙事件。正是因为“真相”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奢侈品,才出现了华南虎和周正龙事件,这个事件才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。

贾君鹏事件之“谜”         

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案例。

2009716日,百度贴吧的“魔兽世界”吧,出现了一个标题为“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”的帖子。帖子正文只有两个英文字目“RT”,意思是“如题”。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短贴,却在5小时之内,有三千个回帖。一天之内,回帖超过三十万,点击达七百万。被网民称为“网络神贴”。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和网易及主流媒体对此迅速做了大量报道。这就是2009年中国最著名的网络事件之一贾君鹏事件。

该贴成名之后,数家网络公司称,该事件是他们网络营销的产物。如某新媒体公司称雇佣了800名营销人员,注册了两万多个网名,在网上回帖,从而成功地制造了这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。但面对质疑,这些公司却无法证明该事件是他们的幕后推手所为。

 事情并未就此结束。就在贾君鹏帖子出现的前一天,知名博客作者郭宝峰被福建省地方公安机关以在网上造谣之名拘留。随后,他向网友发出求救手机短信。之后,在 一批有影响的博客写手的鼓动下,网民发起了一场明信片救援运动。人们纷纷给拘押郭宝峰的看守部门,寄去写有“郭宝峰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”字样的明信片,呼 吁释放郭宝峰。约一周后,郭宝峰获释。

一条莫名奇妙的短贴,一夜之间演绎成具有轰动效应的贾君鹏事件,论者莫衷一是。仔细分析,可以看出该事件其实是时代表达的典型案例。

上文谈到,在“变”与“被”的社会环境中,人们产生表达的渴望。表达的内容,或是有具体诉求的利益的表达,或是没有具体利益诉求的情感表达与交流。贾君鹏事 件中情感表达多于利益诉求,但不是与利益完全无关。百度“魔兽世界”贴吧的用户,在事件发生前,因为所钟爱的“魔兽世界”在华代理商要更换为网易,而网易 又迟迟申请不到代理许可证,而对网易及拥有“魔兽世界”的美国暴雪娱乐有限公司愤愤然。贾君鹏的帖子,也许正因为它的模糊性,一时间成为魔兽世界吧友们发 泄不满的借口。但也有很多回帖,借题发挥,触及当前各类社会问题。比如有帖子说,“不明真相的群众前来围观”, [6]  “草泥马观光团前来围观”。一方面的确表示人们不明白贾君鹏帖子的真相,前来围观,另一方面也含沙射影,讽刺官方媒体对于某些群体事件的歪曲性报道。“网吧老板,看在老夫是贾君鹏祖宗的份上那网费就打个折嘛,” [7] 则直接表现了网吧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。“其实没有贾君鹏,贾君鹏是寂寞” [8]的回帖,出现多次,表达了网民上网互动的动机之一是驱赶寂寞,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人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。

 从贾君鹏事件中回帖的风格看,最突出的特点是戏谑与游戏。这也正好符合整个网络文化的主流风格。回帖中打情骂俏者有之,开荤色玩笑者有之,贴滑稽图片者有之。有人回帖说,“我今天不回去吃饭 我现在在网吧吃饭呢。你帮我给妈妈说一下。”别的人接着回帖:“ 你妈妈说你再不回去,喊你爸爸把网吧砸了 [9] 小贾一直都是红领巾的,都是你们这群家长给带坏的![10] 这些游戏性的帖子,把贾君鹏想象为在网吧玩游戏的学生,并用人们熟悉的情景,编写故事。“魔兽世界”贴吧里的网民,注册了各种各样与贾君鹏相关的ID,制造出一个庞大的贾君鹏家族。一时间"贾君鹏的爸爸""贾君鹏的外婆""贾君鹏姥爷"之类的ID,纷纷出笼。这种游戏行为,很符和网络游戏贴吧的特点。网民们随意发挥,你一言我一言,演绎出一个“贾君鹏家族”的故事。

网络游戏行为,是网络文化的重要部分。荷兰历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约翰赫伊津哈在他名著《游戏的人》中提出,游戏是最基本的人类活动,“人类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以游戏的方式兴起和发展的。”[11]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,与人们的游戏行为息息相关。从早期的网络聊天室和BBS到今天的QQ、博客、视频,游戏行为十分普遍。四通立方和后来的新浪网的创建人王志东,在谈到四通早期运作的时候,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。他说最早在网站上开论坛,是为用户解决用户使用软件的疑问。论坛上的人们开始谈技术,但后来就不限于技术的话题了:

各种各样的聊天都开始了。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之后,最早的做法是踢人,把与技术无关的东西剔除,但用户不答应。我们就商量着把一个论坛变成两个,由技术论坛分出一个“谈天说地”,五花八门的东西都到那个谈天说地的屋子去说。 [12]

“谈天说地”的论坛,很快聚集了人气,可见聊天是网站聚集人气的重要手段。如今在Web 2.0的时代,没有哪家大型网站不是依赖互动等网络参与式功能来聚集人气。

游 戏性的行为,不论在网上还是网下,都是社会行为。小孩在游戏中长大,这就是社会化的过程。中西方的互联网评论者,在谈到中国互联网的政治作用时,常常指出 中国大多数网民上网是为了娱乐而不参与政治讨论。这是因为论者没有看到游戏的社会性的一面。贾君鹏事件的发展,证明网上游戏性行为,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直 接的社会甚至政治行为。

从贾君鹏事件的结果看,最重要的是它生成了一个新的网络文化符号。几乎一夜之间,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进入了汉语语汇,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。 人们借题发挥,制造出一连串的相关语汇。各种以该贴为摹本的口号应运而生,如人们以“中国足球,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”表达对中国足球队的失望。用“经济学家,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”表达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不负责任的公共言论的不满。据2010115日河南大河网报道, 河南许昌市的街头甚至出现了交通警悬挂在街头的安全标语,“你妈妈叫你喝酒不要开车。” 可见连地方政府的宣传口号,也借用贾君鹏事件的符号意义。一句毫无来由的网络论坛的帖子,居然具备如此广阔的延伸空间,能够用来描述多种当代社会景观,说明它恰当地表达了时代的精神。

结束语:网络表达与网络管制

综 上所述,互联网是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的最具时代性的文化形态。如果说“变”与“被”是当代中国的关键词,那么处于而这两种生存状况中的普通中国人,最强烈 的渴望莫过于表达。最具时代性的文化形态,之所以是互联网而不是电视或报纸,就是因为只有互联网才为普通人提供了表达与交流的空间。

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表达的内容、形式及其意义。限于篇幅,未能讨论与网络表达紧密相关的政府对网络的管制,以及制约网络表达的其它内在的和外来的力量,如商 业性的网络推手。在诸多方面,外在政治和商业力量对网络表达的侵蚀,日益严重。从表面看,网络表达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,似乎与日益严厉的网络管制相矛 盾。在强大的防火墙笼罩之下,网络文化何以仍然表现出多样性? 这是中国网络文化的悖论。在15年的网络发展历程中,国家对网络的监控和管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加大,防火墙体系越来越强。与此同时,网民却也锤炼着自身的“翻墙”能力,用传统所谓“人民群众”的智慧,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实践着他们网络表达的愿望。因此才出现了“草//马”和“绿//娘”之类的幽默戏谑的网络文化制品。从中国网络发展史看,网络文化的戏谑性与网络管制的严厉性成正比,两个特点共同演进,日益突出。而且两者之间的奇特的逻辑关系,也越来越清晰。“草//马”和“绿//娘” 正是在网络管制加强的情况下,对管制进行嘲讽的网络文化制品。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,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贾君鹏事件的意义。一个莫名奇妙的帖子,引来无数网 民的参与和“围观”,由此产生一个匪夷所思的事件。这样的游戏式网络行为,显然不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内。然而正是从这个事件中,诞生了一个奇特的文化 符号,它被广为传播,并赋予政治意义,成为公民行动的口号。



[1] 《今天》编辑部,“致读者”。原载《今天》第一期(19792月)。引自http://www.jintian.net/today/?action-viewnews-itemid-14922

[3] 引自作者个人收集的新浪网专辑“网吧系列”。原网址为http://living.sina.com.cn/travel/ziwei/travel_ziwei_bar.shtml. 20001130号下载。

[4] Guobin Yang,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: Citizen Activism Online (New York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, 2009).

[5] 见杨国斌, “悲情与戏谑: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。 《�播�社��刊》,(�)第九期(2009):39–66

[11] Johan Huizinga, Homo Ludens. Boston: The Beacon Press, 1955.

[12] 林木编著,《网事十年:影响中国互联网的一百人》,当代中国出版社,2006年,第140页。




--
Posted By GFW BLOG 功夫网 to GFW BLOG at 6/07/2010 04:46:00 PM

--
1、请点击www.chinagfw.org访问我们,订阅地址:http://feeds2.feedburner.com/chinagfwblog。2、翻墙利器"赛风"(Psiphon)代理新网址:http://fanqiangyakexi.net。3、本站热烈欢迎各位朋友投稿或推荐文章,请发邮件至chinagfwblog[at]gmail.com。
停止订阅,请发邮件到
gfw-blog+unsubscribe@googlegroups.com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